二○○八年春季國際長老及負責弟兄訓練信息聽抄
總題:包羅萬有的一的異象、經歷與實行
第七篇 保守實際上的一,並達到實行上的一
讀經:弗四2~3,12~15
好,弟兄們,我們來到第七篇信息。在聖經裏有重大的四章,說到一這件事。我們已經說過其中三章。今天早晨,這末了兩堂聚會我們要來看末了的這一章,也就是以弗所第四章。我要向你們指出,在整本聖經裏,一這一次這個字被題到,只有在一個地方,就是以弗所書第四章,在第三節和第十三節,這兩節事實上就是這一篇信息的主題。頭一處是那個基礎,第二次處是那個目的地。第一個是那靈的一,第二是信仰上的一。我們保守那靈的一,以達到信仰上的一。
你想一想一這個辭,是很有意義的。我們來看第貳大點的時候,還要再講這一點。但是關於以弗所第四章的地位,我要這樣說,這一段是以弗所書的第二大段,說到召會在聖靈裏的需要與職責。第一大段是說到那個地位與福分,那個主要是在啟示的一面。而第二大段是說到實行,說到生活,這是很有意思的。這裏所題到的第一項,不是聖別,不是公義,在我們基督徒的行事為人中,第一要項是保守一,我想這是很有意義的,很有意義。
第一個項目,我們可以說,也是最重要的項目,就是在我們基督徒的行事為人中,最重要的就是保守一。在第一節這裏說,我們行事為人,要與我們所蒙的呼召相配。這個就是說,我們要與我們所看見的相配,就是第一到三章所說的,這一切的福分,我們要與這一個相配。是什麼叫我們能夠達到那個異象的標準呢?就是要有實行上的一。
在這一章開頭這十六節,我們看見那個開頭,也看到那個結果,也看到其中的這一段的路程。我們看到那個進展,所以你要注意這一句話說,直到我們都達到了,這個意思就是說,首先我們還沒有達到,第二我們還在達到的路上。所以我們這個一,有了起始作為我們的基礎。我們有這個實行上的一,作為我們的目的地,但是我們也有這個一的進展,這也就是你我今天在眾地方召會中所在之處。我們的一是什麼呢?是這個進展中的一。所以我們在會所可以立起這樣的一個標幟說,是一的進展,進展中的一。
所以在這一章裏,或者說這一篇信息,雖然是有三個大點,主要就是兩個重點,一個就是那靈的一,一個是信仰上的一。但是我也有負擔說到關於這個在進展中的一。
壹 主所渴望並禱告的一,乃是完成於實際上的一,並實現於實行上的一—約十七21~23,弗四3,13。
主所渴望並禱告的一,乃是完成於實際上的一。這個就是那靈的一,並實現於實行上的一。為什麼頭一個一,稱作實際上的一呢?因為實際是在於那靈,實際是在那靈裏,而實行是鑒於,實行在我們的信仰上,我們實行信仰。當我們都實行信仰,而不實行別的,我們就是有這個信仰上的一。
貳 我們需要保守實際上的一—那靈的一—3節:
我們需要保守實際上的一就是那靈的一。這是我們相信主的時候,我們就已經得著了。我們是升到那靈的一裏。那靈的一實際上就是那靈自己。當聖經說那靈的一,意思就是說這個一就是那靈。什麼是這個一呢?最近,我和基督教裏的一些人接觸,他們很有興趣要有對話,你知道在基督教裏,他們說到這個對話,說到聯合,說到普世教會的合一。
如果這裏有兩個燈泡,你要把這兩個燈泡連在一起,惟一的路就是讓電通過這兩個燈泡。如果沒有電通過這兩個燈泡,你要叫一個燈泡和另外一個燈泡對話,你知道這是沒有什麼意義的。所以聖經不是說到聯合,乃是說到一。你知道什麼是一呢?以弗所書說到卑微,這是說到在低微的地位上說到溫柔,這是一種溫柔的情形。但是什麼是一呢?一意思說,這個就是一,一就是一。就是一個實體,就是一個實體。所以惟有當我們在這一個實體裏,我們才可能是一,就像燈泡。惟有當這些燈泡都連于電時,它們才可能成為一。你可以說那個一事實上就是電的本身,那就是一。
所以讓我們忘掉對話,忘掉任何外在的聯合,我們只要進到那靈裏。如果你不進到那靈裏,你要找出一些共同的立場,找出一些共同的論點,能夠對話,那個並不是我們所說的真正的一。那靈的一事實上就是那靈自己。乃是當我們進到那靈自己裏面。弟兄們,當你們都進到那靈裏面,我也進到那靈裏面,我們就自然而然的在這個電流的裏面,在這個電的流通裏面,這樣我們就自動成為一。當我們重生的時候,事實上我們就有了這一個。
一 那靈的一實際上就是那靈自己;所以,保守一就是保守那靈—加五16,25:
1 那靈是基督身體的素質與實際;那靈就是素質的實際,也是實際所屬於的素質—弗四4。
,那靈是基督身體的素質與實際;你可以談論身體,但是惟有當你摸著那靈,惟有當你在那靈裏,你才有身體的實際。那靈是素質的實際,也是實際所屬於的素質。所以你要禱研背講這句話,直到你瞭解它的意思。不管怎麼,那個實際和素質,都與那靈有關。當你有了那靈,你就有素質。而那個素質的實際,也是那靈。這個素質就是實際所屬於的素質。
2 因為那靈是真正的一的實際,所以那靈的一就是實際的一—約十四17,十五26,十六13。
因為那靈是真正的一的實際,所以那靈的一就是實際的一。
3 只要我們愛主耶穌,並持定祂,我們就保守那靈的一;因為一乃是基督這人位,就是賜生命的靈—林前一9,23~24,30,二2,六17,十二12~13,十五45下。
只要我們愛主耶穌,並持定祂,我們就保守那靈的一;因為一乃是基督這人位,就是賜生命的靈。當然,當我們說到那靈的時候,我們是說到複合的靈,也就是那是靈的基督。所以我們要成為一,惟一的路就是在基督裏成為一。根據前面幾篇信息,我們的一乃是根據於三一神自己。你如果看帳幕的這幅圖畫,有銀作基礎,然後有金來包裹這一切的板和閂。銀是預表基督的救贖,而金是表徵神的性情或基督的人位。乃是基督的工作支持著這一個,乃是基督的身位將我們聯結在一起。我們乃是由基督的工作所支持著,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這裏。但我們得以聯結,我們成為一乃是在基督的人位裏。
當我們都在基督的人位裏成為一的時候,那就是真實的一。當然,你可以看見在帳幕的這一幅圖畫裏,Ed弟兄給我們非常好的描述,這些豎板是15英尺高,26英寸的寬。你想想看這個建築物,如果是那麼高,但是呢那個寬只是像這兩層的臺階那樣,那就是很高,但是很不穩定。弟兄這就是你的情形了,你很高但是你不穩固。所以我們需要有些弟兄們和我們在一起,但是當弟兄們和我們在一起,我們又彼此磨擦,所以我們需要基督的人位元,那就是那個金子將我們眾人包裹起來,乃是在基督的人位裏,我們才能成為一。
哥林多前書有幾處經節很好,因為哥林多前書說到很多的難處,你知道政治家他們喜歡難處,因為他們在那裏對付這些難處,他們在那裏調節,你在左邊,另外一個在右邊。所以呢大家都各讓一步,你不要走左邊,也不要走右邊,都不要走極端,我們就來妥協妥協,走中間的路線。但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說的不是妥協,他的解答乃是基督和祂的十字架,基督和十字架是召會中所有難處的惟一解答。這一切的難處,保羅不是在講這些難處,乃是在講哥林多前書中二十項基督的豐富,開始於基督是我們的智慧,是神的能力等等。一直到末了,基督成了賜生命的靈。所以這一位基督,祂是頭,祂是身體,祂是那個飲水,祂是磐石,祂是首先,祂是末後。祂這樣的一位基督,乃是一切難處的解答。如今這一位基督在林前十五章是賜生命的靈,使祂在六章十七節與我們聯結,與我們成為一靈,這就是召會生活中,一切難處的惟一解答。這的確就是帳幕,把他們帶到這個金子的裏面。所以只要我們愛主耶穌並持定祂,我們就保守那靈的一,因為一乃是基督這人位,就是賜生命的靈。
4 任何與那靈分開的行動,都是分裂;什麼時候我們的行動離了那靈,我們就是分裂的,沒有保守一—二12~15,三1~3。
任何與那靈分開的行動都是分裂。我們說神是無所不能,或者無所不在的。是,神是無所不在的,但是神是在某一個範圍裏。祂並不在另外一個範圍裏,祂只在這一個範圍裏。當你在這個範圍裏,你就在包羅萬有的一裏,你若離開了這個範圍,你就是在分裂之中。只要你不在那靈裏,那就是分裂。什麼時候我們的行動離了那靈。這裏的引用的經節是說到,有些人是屬魂的,有的是屬肉體的,那都是分裂的,那都是沒有保守一。什麼時候你在魂裏,不管你是好,你是很有政治手段,你能夠在弟兄中間操弄事情,那都沒有用,因為你是在魂裏,或者你在肉體裏,那就是離開了那靈。任何離開了那靈而有的行動都是分裂的。
二 我們若要保守那靈的一,就必須有正確的人性,就是有卑微、溫柔、恒忍的人性,以及在愛裏擔就別人的人性—弗四2:
第二中點說到另外一件事,是很重要的,這和那靈同樣重要,就是變化過的人性,我們從那裏看見這個呢?就是在以弗所四章第二節,第二節說到卑微、溫柔,說到恒忍,也說到在愛裏彼此擔就。
末了還說到,以和平的聯索竭力保守那靈的一,所以這裏有五點,第二中點說,我們若要保守那靈的一,就必需有正確的人性,就是有卑微、溫柔、恒忍的人性,以及在愛裏擔就別人的人性。我們在這裏所說到的,並不是一些屬人的特徵,我們乃是說到一些的美德,不僅是人性的美德,乃是變化過的人性美德。
1 三節說到那靈的一之前,二節先題到變化過的人性美德,指明我們要保守那靈的一,必須有這些美德。
二節裏說到,變化過的人性,這是在三節說到那靈的一之前,這就指明我們要保守那靈的一,就必須有這些美德。所以這裏的思想是,甚至在你有那靈的一之前,你就先需要變化過的人性美德。你若沒有變化過的人性美德,你甚至沒有辦法有那靈的一。那你說不對阿,這好像聽起來不對。
我給你兩個例子,就是這分職事所使用的。第一,變化過的人性美德好像路軌,而那靈的一好像火車。如果你不先鋪了軌道,你就沒有辦法讓火車在上面行走。所以你需要有人性美德作這個軌道,讓那靈的一,能夠像火車在上面行走。另外一個舉例是帳幕的豎板,這裏你有那些環,這個就是這個一,就是起初的靈。這些環不是連于表面的金,而是李弟兄說,他相信這些環是連於皂莢木,乃是當它連到皂莢木之後,這個金就在板的表面延伸,包裹這些板。所以你就看見這個一是根據於變化過的人性。所以先有變化過的人性,才有那靈的一。所以二節先說到變化過的人性,才有三節所說的那靈的一,以及和平的聯索,那是在第三節。
我要花一點時間,念給你們聽一些職事的話,主要是從真理信息這一本書引出來的,這些話是很好,的確說到一些的點,是在別的信息裏面沒有題到的。這裏有四個辭,第一個是卑微。什麼是卑微呢?然後是溫柔,還有恆忍。然後第四個辭是在愛裏彼此擔就。對不起,不是真理信息,真理信息是講到別的,這是關於召會的異象經歷與建造。
好,第一是卑微,關於變化過的人性美德。首先就是所需要的材料,第二乃是那個資本,這是我抓住的兩個辭。第一個是材料,你如果沒有材料,你就無法建造召會。第二是資本,你如果沒有資本,你就沒有辦法作這個生意。所以變化過的人性,乃是那個,這是“如何治理召會”,這是說到那個材料。以弗所生命讀經說那是資本,如果你沒有這個資本,你沒有辦法作什麼生意。所以請注意,這四個變化過的人性美德,第一個是卑微,卑微就是不設立一個高的標準,乃是在低微之中愛那些較軟弱的人。
我念一些信息給你們聽,有些人宣稱十字架是他們的中心,這裏信息是說到在召會中不要立很高的標準,不要立這種標準,那種標準。你甚至可以設立一些屬靈的東西作標準。有人說十字架是標準,有人說內裏生命或屬靈是他們的標準,我看有一班人,他們說到那個標準是基督的豐滿,甚至基督的豐滿也可能成為我們所設立的一個高的標準。只要我們以基督以外的東西作我們的標準,我們就沒有卑微。我們甚至不應當說,以分裂的方式說,基督是我們的標準。什麼時候你在召會中說我有某種標準,我有某種標準,那就不是卑微。基督徒越屬靈,他們就在屬靈上彼此殺害,因為一個人在屬靈上到了某種地步,他就設立起屬靈作為別人的標準。結果這樣的屬靈就會殺死別人。那些設立這樣標準的人,常常會怪別人沒有達到那個標準,那就是殺死別人,這就是沒有卑微。我們需要有卑微的心思,而不是高傲的心思。要有真實的卑微,就是在我們中間不設立任何的標準,這就是召會生活實行的路。召會生活是很屬靈的,但是召會中也有很多退後的人。二十年前,我從前都是以屬靈作標準,但是我今天可以站在你們面前說,在召會中我們從來都不該為別人設立高的屬靈標準。甚至我們應該包容所有最差的人,這個就是卑微。這是一段信息的話,說到卑微這件事。
下一個點是溫柔,什麼是溫柔呢?溫柔就是犧牲自己,犧牲自己。卑微是你裏面動機,心裏的動機的問題。溫柔是態度的問題,就是你外在的行為的問題,是你的態度。溫柔的希臘字,是指你的態度很溫和,很柔和,不自私,我們越犧牲自己,我們就越溫柔。我願意用李弟兄最喜歡的辭,就是不堅持自己的權利,來犧牲你的權利,為別人犧牲你的權利。最好的例子,就是兩個弟兄坐在一條板凳上,李弟兄常常用這個例子,一個弟兄坐了這個板凳超過一半,那麼另外一個,他可能會說,這個板凳上的另外一半是屬於我的,所以我堅持我有我的權利。但是基督並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之珍,那就是溫柔,那就是不堅持你所有的。但是李弟兄在這裏改了一點,他說兩位姊妹坐一張短的板凳,一個人可能坐了位子太多了,那麼另外一個人可能就要跟她爭。你有多少次在那裏掙扎著要得回你的這一半,這個就是我們的態度,這是根據我們的所是。如果我們是自私的,我們的態度就是對人很刻薄,但是我們若是不自私,我們對人就是溫柔的。
在召會生活中,我們對人不應當有一種刻薄的態度,我們必需學習有正確的態度。你不能說我的心沒有問題,我的動機沒有問題,不僅那樣,你在你的態度上,你還是要實行溫柔,只有主知道我們的動機,我們是人,我們沒有辦法看見別人的動機,我們只能夠看見他的面貌,他的態度。所以你不能對一個弟兄說話很凶,但是卻說你的動機是好的。在召會生活中,我們都需要學習,在我們的態度上受調整,這樣我們就是真正的被破碎。
李弟兄說如果你不溫柔,你對別人就會很刻薄,你就會很驕傲,這會產生一種連鎖反應,這樣一種的不當心的態度,就會產生一種連鎖反應,你知道這個連鎖反應,就會帶來核子爆炸。所以你如果不小心的話,弟兄中間就會有分裂,就會產生很多的誤會,我說這個話不是推斷的,我實在看過這樣的情形,的確有這樣的反應。你這樣作,我就有另外一種的反應,這個就是我們在我們的行為上不當心,這一切召會生活中的誤解,都是由於我們的態度不當心。我們永遠不應當為自己找藉口,原諒自己。
以弗所四章一到三節,我不僅僅是根據聖經的教訓來說,我乃是根據我的經歷來說到召會生活的實行,有時候我的動機很好,但是人看不見我的動機,他們只能夠看見我的態度。所以我們在態度上一定要小心,我們要溫柔,溫和,不為自己找藉口,保羅就是這樣。在哥林多後書第十章,他說他有基督的溫柔。馬太十一章,主叫我們以祂作榜樣,祂說祂心裏柔和謙卑。所以當我們以基督作我們的榜樣,我們就不應當堅持我們的權利,我們乃應當讓步。
第三點是關於恒忍,恒忍在這段職事的信息裏是說到,在我們的說話上受約束。我們有多少人在說話上受約束呢?你知道什麼是長久的享受呢,那就是不停的說話。什麼是長久的忍耐,就是恒忍呢,就是不說話。你知道說話是一種享受麼?你談論弟兄們那是一種的享受,但那是屬魂的享受。以弗所四章二節說到恒忍,按照我的經歷,恒忍是與我們的言辭有關。在召會中,我們必需對我們的言辭,我們的談話謹慎。我們一直照著我們的欲望,你有一個欲望你要說什麼,但是你不說,那就是真正的忍受。
有時候弟兄錯待我們,但是我們為著召會生活的緣故,我們不應當說一句話。如果我們沒有學這個功課,這樣不管什麼事發生,我們就要談論。我們不是說到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,我們看見在召會生活中,有人一直這樣談論談論,就產生連鎖反應。如果弟兄錯待我們,我們馬上告訴我們的妻子,打電話給別人,現在還更好了,我們可以有電子郵件。我們把這些事告訴別人,這就叫我們得治療,這就會產生難處。你談論這些事,就不需要忍耐,不需要恒忍,我們這樣作就叫我們覺得很舒服。但是我們越這樣談,我們就越享受,這個是長久的享受,不是恒忍。
我們喜歡說,我們看見什麼,我們不管有什麼事發生,我就喜歡講,我很坦率。不錯,你的坦率可能是你的享受,你就沒有背負什麼,沒有負什麼軛,負什麼擔子。你一個弟兄這樣越講,他就覺得越舒服。但是我們若是學了功課,對於職事,我們不會說消極的話。不管我們的感覺是怎麼樣,這是為著召會生活的緣故。我們這樣實行,我們就會要忍受,這是恒忍。有些人喜歡當面講,有的人喜歡寫信。我要說,現在有的人還喜歡發簡訊,或者在網路上,有些人打電報好像不花錢的,什麼事發生幾天就知道,現在幾秒鐘之後,甚至海外的人都知道了。這不會產生任何的建造,反而這會毀壞召會。這不僅僅是,不是為著別人,這是對我們自己。
我們會發現,我們喜歡傳播這些的故事,製造這些的謠言,只要是第二手的故事,就會被人改變了。所以不要接受任何第二手的故事,這最終就會帶進很多的誇張,這就是產生謠言。我們要學恒忍的功課,阿們。弟兄們,我們要說阿們。我們要經歷這樣的忍受,就是約束我們的舌頭,我們的言語。不管什麼臨到我們,甚至弟兄冤枉我們,我們也不應當說什麼。如果我們沒有學恒忍的功課,我們必需藉著不說什麼來忍受,這就是以弗所四章二節所說的恒忍。時間的緣故,我不能再繼續,這是關於召會的異象實行和建造這本書,你們可以自己去讀。
下面一個點就是在愛裏彼此擔就,在愛裏彼此擔就,就是要使我們免去一切的畏懼和懷疑。我們要在愛裏彼此擔就,我們就要與召會中的懷疑與畏懼爭戰。如果我們對弟兄有懷疑,我們的愛就不見了。首先是有懷疑,然後就有畏懼,首先兩個弟兄彼此懷疑,他們就好像探子,好像間諜一樣。你知道在召會中,有時候我們有各種的間諜,這會使他們之間有了彼此的畏懼。
在召會生活中,我們都要起來打這個仗,就是跟懷疑來打仗。弟兄們我不懷疑任何事,你可以說我很無知,很天真。但是事實上我是在愛裏彼此擔就,如果沒有懷疑,就沒有畏懼,彼此就不會有畏懼,沒有懼怕。有些弟兄,他們到任何一個召會,他們就說,這是太好了。另外的人,他們到這個地方,就說我看見這樣,我看見那個。另外有的人說,不管在那裏,他都很享受召會生活。所以我們不應當對別人有任何的懷疑,我們不應當彼此懷疑,我們不應當好像間諜一樣,來監視別人。我們不應當試著去探聽別人在說什麼,是誰說的,誰傳這樣的話。我們不應該去找一個弟兄說,弟兄請你告訴我,他們在說什麼,如果我們這樣作,我們就像政治家一樣,不是弟兄,我們應當把這樣的事交在主主宰的手中。這裏,在召會生活中有主宰的手,我們把這樣的事留給主主宰的手。如果你的旨意要我知道我就知道,如果是為著你的榮耀,為著召會的益處,你就讓我知道。但是你不需要自己去打聽別人說什麼。我們對弟兄們沒有任何的懷疑,我們也對他們沒有任何的懼怕。所以我們也不需要探聽。
如果相反地,有人在那裏懷疑別人,這就會產生一種的反應,一種連鎖反應,這樣的反應,產生連鎖反應。我懷疑別人,別人就懷疑我,還有別人又在懷疑這些人。所以至終全召會就好像,大家都在作間諜,這樣我們在召會生活中就沒有愛,只有懷疑和懼怕,我們召會中就滿了員警,我們就成為一個員警的召會。我很摸著,我盼望你們也被摸著,這個就是說到實行,當然我們還是在第一點,就是那靈的一。好,卑微、溫柔、恒忍,這都是對於我們自己,在愛裏彼此擔就,不僅是對於我們自己,也是為著別人,我們不是彼此忍受,我們乃是彼此擔就,不是容忍,乃是擔就。如果我們這樣作,我們就不會有懷疑,也不會有懼怕,好,我回到綱要,
2 我們越被變化,就越有耶穌的人性;藉著有復活基督的人性,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有保守那靈的一所需要的美德—林後十1,十一10。
我們越被變化,就越有耶穌的人性,那是耶穌的人性,我剛才所描述的就是耶穌的人性,藉著有復活基督的人性,我們自然而然的,就有保守那靈的一,所需要的美德,那是先決條件,是保守那靈的一,所需要的先決條件。哥林多後書這兩節,這裏列的這兩節,就是保羅的例子。他說基督的溫柔在我的裏面,基督的真實在我的裏面。
三 在會幕及其皂莢木包金的豎板這幅圖畫中,可以看見真正的一—實際上的一—出二六15~30:
在會幕及其皂莢木包金的豎板這幅圖畫中,可以看見真正的一,實際上的一。這裏與帳幕有關的有五件事,與以弗所四章有關聯的有五件事,首先是變化過的人性,我們剛才講過了,第二是聯結的靈,那個環,那個起初的靈,就是豎板上的那個金環,我們已經有這個,這就是我們重生的時候所得著的靈,那是起初的靈。這個環提醒你,就是浪子回來的時候,手上所帶的戒指。第三是包裹的金,這就是包裹整個帳幕的金。李弟兄這樣形容,他說,這樣的包裹就是一種的擴展,一種的長大,就好像我們說到這個甘露,這個膏油,它是那樣的流淌,這裏有一個擴展的過程。第四,我們有這個閂,就是聯結的靈,所以是有五條閂,上面兩條,下面兩條,中間的這一條,是從這一端穿到那一端。末了這就成了一個相互的居住。
在舊約,神百姓所有的生活都是圍繞著這個帳幕,今天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也是圍繞著這個見證,這個一的見證。而這個一的見證乃是基於變化過的人性,我們裏面有這個聯結的靈,擴展成為這個包裹的金子。起初的靈就成為這個閂,將我們聯結在一起,至終就產生這個帳幕,這個神的居所。
1 皂莢木包金的閂表徵聯結的靈—神的聖靈與我們的靈調和,就是調和的靈—26~29節。
皂莢木包金的閂表徵聯結的靈,這個就是調和的靈,不僅僅是聖靈,更是神的聖靈與我們的靈調和。我們怎麼知道呢?因為這些閂裏面是皂莢木,外面是金,所以是神與人,人性與神性,這符合以弗所第四章,這裏說到變化過的人性美德,也說到三一神,下一篇信息我們還要更多說到這一個。這個聯結的靈,不僅僅是聖靈,更是調和的靈,就是主的靈與我們的靈,主的靈同著我們的靈。
2 在調和的靈裏,有變化過的人性,帶著卑微、溫柔、和恒忍的美德—羅八4,林前六17。
在調和的靈裏,有變化過的人性,這就是皂莢木,帶著卑微、溫柔、和恒忍的美德,這一切的美德我剛才說過了,這在你我裏面找不到,你是一個好管,這個講閒話的人,我也是,但是那不講閒話的,就是那靈,在那靈裏有正確的人性。當我們接受那靈到我們的裏面,我們就得著這個灌注,也被變化能有正確的人性。
四 以弗所四章二節指明變化的需要,三節指明十字架的需要:
以弗所四章二節指明變化的需要,三節指明十字架的需要,這就是和平的聯索,那個和平越過一切的界線,從你通過穿到另外一個人的裏面。所以這個橫過,就是將你除去,不僅將你除去,更是通過你,從你通過達到另外一個人。至終我讀這些參考資料的時候,我看見更多,這個十字架,不僅僅是消極的,更是積極的,這個是通過你,你的靈要摸著別人的靈,你也要讓別人的靈摸著你的靈。有一首詩歌說,靈能交流,哦靈能交流,我的靈要通過達到另外一個人的靈。我要,也要這樣敞開,讓別人的靈通過來達到我。所以首先要被除去,被十字架除去。
1 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為祂的身體成就了和平;這和平該成為聯索,將我們聯結在一起—二15~17。
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為祂的身體成就了和平,這和平該成為聯索,將我們聯結在一起。二章就有這個,基督成就了和平,除滅了仇恨。最大的仇恨是什麼呢?最大的仇恨就是種族之間的仇恨,你除,你能夠藉著對話除去這樣的仇恨麼?你能夠藉著遷就和妥協來除去麼?你知道這個黑人跟白種人,他們彼此要遷就或妥協等,我也不知道這個黃種人,他們要遷就什麼人。不管怎麼樣,這些種族試著彼此遷就,你在彼此遷就的時候,那個仇恨還是存在。要除去這個仇恨,把這個仇恨完全的摧毀成為無有,惟一的路就是藉著在加略所成就的和平,這是基督在加略所成就的這個和平。這個和平,惟有這個和平能夠除去仇恨,這個和平就是和平的聯索,就是那個閂,橫過你,通過你,除去一切的障礙,不僅是除去你和身旁弟兄的障礙,更是除去所有的人之間,所有種族之間的障礙,使我們能夠被帶到那靈的一裏面,阿們。
2 和平的聯索,實際上就是十字架的工作;我們要有和平的聯索,就需要被十字架除掉—加五24。
和平的聯索,實際上就是十字架的工作,這個十字架的工作將你除去,也橫過你。我們要有和平的聯索,就需要被十字架除掉,我念給你們聽,我很喜歡的一段信息,聯結的靈不僅加強我們,使我們能以站立,更是橫過我們,通過我們,不是垂直的,而是水準的通過我們。一面我們是站立的,另外一面我們需要被橫過。站立的靈也必須成為橫過的靈,我再說,這個橫過不僅是將你除去,更是通過你。我們若願意被通過,也就是我們的靈隨著那個橫過的靈,在召會生活中有橫過的靈在進行,你要隨從這個橫過的靈。當聯結的靈臨到我,乃是帶著另外一位弟兄的靈,請聽,當那個靈臨到我的時候,是帶同著另外一位弟兄的靈。當這個靈從我通過的時候,也帶著我的靈通出去,這是何等的發表。
很多人不願意讓祂來通過,我們要說主阿,我的靈願意隨從你,我願意讓你通過我。有些弟兄是那樣單獨,那樣關閉,那樣在自己裏面。他們從年幼就建立起這樣的情形,你要學習把那一種情形拆毀,使那靈能夠流通。我們要說,主阿,我的靈願意隨從你,我願意讓你通過我,聖靈同著你的靈就要通過,達到另外一位聖徒。這也會幫助別的弟兄姊妹,願意讓聯結的靈橫過他們。所以我們不需要有這樣的連鎖反應,我們需要有這樣的一個通過的反應,橫過的反應,我通過到你裏面,你又通過到另外的人裏面,結果呢?我們眾人都被通過了,都被橫過了。當眾肢體都願意讓祂通過,藉著這樣的願意,這樣的橫過,我們就有一,這是引自真理信息。
五 保守實際上的一,最佳的路就是繼續前進、往前,朝著實行上的一而去—弗四13。
保守實際上的一。這一點很好,最佳的路就是繼續前進,你達到了麼?還沒有,但我們正在達到,我們正在路上,我們是在進展中的召會,我們是在進展中的一,是工程正在進行,我們要繼續往前,朝著實行上的一而去。這個點的意思含示,我們不是在一種靜態的一裏,乃是在一種動態的進展的一裏面。我忘記有一個弟兄,也還用了另外一個辭,就是一種行動的一。李弟兄說到我們有一種的旅程,在一種的過程中,在一個旅程中,我們在這一個列車上面,我們有一段的旅程,有一段的路程,我沒有時間念給你們聽。
參 我們需要達到實行上的一—信仰上並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上的一—13節:
我們需要達到實行上的一,就是信仰上並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上的一,十三節是說到達到四件事:達到信仰上的一,達到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上的一,達到長成的人,達到基督豐滿之身材的度量。
一 我們在基督裏的信徒,生在實際的一裏;現在我們必須往前,直到我們達到實行上的一,就是實行上我們生活中的一—約三6。
我們在基督裏的信徒生在實際的一裏,這就是那靈的一。現在我們必需往前,直到我們達到實行上的一。我們還沒有達到,這個實行上的一,就是實行上我們生活中的一,那靈的一是生命上、實際上的一;而實行信仰上的一,是在生活中實行上的一。所以我們的達到,乃是直至我們,在生活中達到這樣的一。召會生活完全是一件生活的事。
二 在以弗所四章三節那靈的一,是在實際上神聖生命的一;十三節的一,是在實行上我們生活中的一。
在以弗所四章三節那靈的一,是在實際上神聖生命的一,十三節的一,是在實行上我們生活中的一。實際是在那靈裏,實行是在信仰上,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,我們在生活中,我們只持守什麼呢?你堅持什麼呢?你堅持禱讀麼?或者你堅持召會的實行?或者你堅持某一方面的屬靈麼?不,我們必須持定信仰,就是那信仰,這是我們在實行上所持定的,在我們的生活中所持定的,這信仰是什麼呢?六件事,第一,聖經,第二,神,第三,基督,第四,基督的工作,第五,救恩,第六,召會。這六項是我們共同的,在這六項上我們都是一樣的,只要我們持定這幾件事,我們就是達到信仰上的一,或者實行信仰上的一。
三 實際上的一需要實行出來,也就是說,實際上的一應當成為實行上的一;因此,十三節是說到實行上的一。
實際上的一需要實行出來,這就是我們今天正在作的,我們還在操練的過程中,我們還沒有達到,但是我們在操練,也就是說,實際上的一,應當成為實行上的一,因此十三節是說到實行上的一。
四 十三節的“達到”一辭,指明我們要達到實行上的一,需要經過一段過程;實際上的一是開始,而實行上的一乃是目的地。
十三節的達到一辭,指明我們要達到實行上的一,需要經過一段過程。就一面說,這是很積極的,我們的一,一面,今天早晨我們在這裏擘餅的時候,我們是那樣的享受,我們享受甘露,享受這個善,這個美,這個油,但是我們還沒有達到,還在進行中,還在往前。所以這是積極的。另外一面,你也要說,是阿我的召會生活還沒有達到,但是在過程之中,你必須知道怎麼顧到,在這個過程中你怎麼顧到弟兄們。實際上的一是開始,而實行上的一乃是目的地。
五 實行上的一乃是信仰上的一—13節:
實行上的一乃是信仰上的一。
1 “信仰”不是指我們信的行動,乃是指我們相信的事物,就如基督神聖的身位,以及祂為我們的救恩所成就救贖的工作—提前一19,六10,12,21,猶3。
信仰不是什麼呢?不是指我們信的行動,乃是指我們相信的事物,不是動詞,而是名詞。這裏的信仰,就如基督,神聖的身位,以及祂為我們的救恩所成就救贖的工作。
2 召會的專特乃是“信仰”;在召會生活裏,我們只有一件事是專特的,就是“信仰”,包括我們對於聖經、神、基督、基督的工作、救恩、和召會的信仰—20節。
這是引自召會生活的專特、包容與實行這本書。召會的專特乃是信仰,在召會生活中,我們只有一件事是專特的,就是信仰,包括我們對於聖經、神、基督、基督的工作、救恩和召會的信仰,這裏有六件事。我們若丟棄我們一切的乖僻,你去看眾召會,常常會看到種種的特別的這些乖僻的情形,他們說他們要堅持這個,堅持那個,但是我們只應當持守這裏所說的信仰。
3 堅持在信仰之外的任何事物作為接納信徒的根據,乃是分裂—羅十四1,十五7。
堅持在信仰之外的任何事物,作為接納信徒的根據,乃是分裂。這裏引用的經節是羅馬書十四章和十五章,在那裏說到各種的不同。關於守日,關於吃或不吃等等,有這種種的不同。這是我們在召會生活中應當包容的,我們不應當因著這些事而彼此分裂。
最近我和一位弟兄交通,我發現他甚至不信千年國,我說一個不信千年國的人,怎麼還能夠作基督徒,然而他也的確是個基督徒,所以千年國也不是我們信仰的一部分。李弟兄說,禱讀也不是我們信仰的一部分,一個拒絕禱讀的人,仍然是我們的弟兄。他說,擘餅聚會的時間,也不是我們的信仰,有人堅持要在早上,有人堅持要在晚上,有人甚至要在週六舉行。李弟兄說,那也可以。所以,那是一個很寬大的情形。如果你到一個召會,他們是星期六擘餅的話,你就要皺眉頭了,你說這是怎麼回事?我們的難處,就是我們只是有片面的觀點,我們堅持某一樣東西,因為我們很寶愛這個。
這叫我想起這三個瞎子來摸象。有人就喜歡那個尾巴,有人就喜歡大象的腿。所以我們要忘掉象的尾巴、象的腿,我們要接受整只大象,就是基督,因為基督是一切。甚至以弗所第四章,你知道,神的名稱是萬有,祂是超越眾人,貫徹眾人,也在眾人之內的。我們要在一切的事上長到祂裏面,丟棄一切的玩具,長到祂裏面,我們的神是萬有,我們的基督在萬有中充滿萬有,我們要在一切事上長到祂裏面,直到全身達到一種的情形。
說到包羅萬有,意思就是祂包羅一些你所不喜歡的,所不認識的,你所不高興的東西,祂也包括在內,如果不包括那個,那就不是包羅萬有,只是包括你自己。你以為你自己就是這個包羅萬有,事實上,你不是包羅萬有,只有神是一切。所以神包括一切你所不喜歡的,一切你認為不該在這裏的。你認為這一切都是偏差的,我現在是在說到一種的進展,我還不是說到新耶路撒冷,到了新耶路撒冷就沒有問題了,在新耶路撒冷一切都是一樣了。但是在進展之中,我們有不同,在以弗所四章我數過,有三種的不同。一個是教訓上的不同,那個要除去,然後還有生命長大的不同,有的長的比較多,有的長的比較少。還有恩賜上的不同,那也需要調節在一起,
所以,你若堅持在信仰之外的任何事物,作為接納信徒的根據,乃是分裂,羅馬書十四章當然是根據羅馬書十二章,十四章說到要包容,羅馬書十二章說到變化。你如果沒有變化,你如果沒有變化過的人性,你就無法彼此遷就,無法包容一切的不同。
我念給你們聽,這是生命信息,這裏說,在一的這兩端之間,我們要保守進展中的一,這裏說,我們雖然還沒達到長成的人,達到基督豐滿之身材的度量,我們的目的地乃是那裏。今天我們還在路上,我們有的人可能很接近目的地,有的人距離還遠,達到的路乃是藉著生命的長大。然後這裏說到長大的不同,在一個家庭裏有祖父母、有父母、有各種不同年齡的孩子,有年輕人,有怪脾氣的老年人。對不起。
按照以弗所二章十九節,我們是神的家人,神的家人就包括生命長大不同的情形。這就是我們在召會生活中的情形,所以我們中間一定有不同。如果我們排斥任何的人,我們就失去了這個一。有的人他們,可能堅持一,堅持他們的那一種一,卻是破壞了這個一。以弗所四章給我們看見這些的不同。不要擔心這些不同到底是對或不對,這是正常的。今天我們都在生命長大的過程中,當我們繼續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是會有不同。如果我們沒有生命的長大,我們就無法保守正確的一。
我再念給你們聽一點,當我們往前達到信仰上的一,以及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上的一在過程中,我們中間是會有分別的,這是因為我們生命的程度不同,這些分別是無可避免的。我們不應當消除或減少這些,反而我們要容讓弟兄姊妹,照著他們的所是,這就是藉著卑微、溫柔、恒忍、在愛裏彼此擔就來保守一,這沒有別的路,這不僅適用於眾聖徒,也適用於眾召會,因為眾會乃是在不同的階段。
我們不能堅持要一樣,有的年輕人還在玩玩具,我們還是要容忍他們,向這些玩具說阿們。我有沒有念錯阿?今天並不是聯合的時候,我們並不是統一的時候,我們要幫助他們,我們要幫助他們。不管他們長大到什麼階段,我們是藉著容讓這些不同存在,來維持這個一。這好像是矛盾的。我們乃是藉著不同的存在,來維持這個一。我告訴你,這個就是工程在進行。如果我們這樣實行,召會中的難處就會消失。我實在對這個話說阿們。因著我們試著統一召會,就產生難處,這會殺死人。
我們是個大家庭,我們都在達到信仰上的一的過程中,達到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上的一的過程中。當我們繼續在這個過程中往前的時侯,我們應當為著一切的不同獻上感謝。你對於你隔壁的召會與你有所不同,你能夠會感謝麼?當然我們還有另外一面,我們還會說另外一面。但是現在我是在說到這一面。當我們繼續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應當為著這一切的不同而感謝。例如,在一個地方你發現有些東西是像嬰孩那樣幼稚的,你不要失望。你應當為著在那個地方的新得救的這些人讚美主。
這裏的重點是,我們要容許眾人,不要試著去改變別人,不要改變一個地方,讓每一個召會照著她的所是,不管你到那裏去,只要向聖徒供應生命,不要改變他們,不要改正他們,不要試圖改良他們,把他們的情形留給生命,這樣我們就能夠保守那靈的一,我們也會長大,這是我們眾人該學的功課。
末了一段,我們保守那靈的一有多少,就試驗我們有多少生命的長大,我們越在生命裏長大,我們就越能夠容忍不同的情形。生命的長大是在於你能夠容忍多少,如果你沒有辦法容忍這些不同,你就很年幼。如果你能夠容忍各種的不同,這就指明你是相當成熟了。成熟的意思就是,你能夠容忍。如果你是老祖父,你就能夠容忍所有的孫子,因為你成熟。你很年輕的時候,你對你的兄弟姊妹都沒有辦法容忍。你如果不能容忍這些不同,你就很年幼。如果你能夠容忍,這就指明你相當成熟。我們越在生命裏長大,就越能夠接納。我們不應當改變事情,改正聖徒。反而我們要向聖徒供應生命,讓他們長大。
我看見,弟兄們到了不同的地方,他們試著去改變別人,結果就給他們自己造成頭痛,也給別人造成頭痛。兩個弟兄,他們都為著職事,有人說,我是百之百,你只是百分之八十,為著職事,這就產生分裂。我告訴你,這就是不成熟。反之我們應當向聖徒供應生命,讓他們長大。他們製造一些難處,我們要容忍他們,這就表明我們是健康的,我們是在長大的,我們也成熟。如果你要去改變別人,調整別人,改良別人,這就指明你還不成熟。為著保守真正的一,我們需要長大。
好,接著我們有末了五個點,六七八九十,這五個中點是五件事,幫助我們長大以致成熟。說到丟棄一些的玩具,不再作小孩子。那個解決之道,不是要拿走別人的玩具,惟一的路就是,在生命裏長大。惟有你在生命裏長大,你就不再作小孩子,你就不會為波浪漂來漂去,不會為一切教訓之風所搖盪。
我們來看這五件事,這就是我們在過程中,這是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;第二,就是被恩賜成全;第三,就是持守著真實;第四,就是達到長成的人;第五,就是丟棄這一切教訓之風。我要說,第一是啟示,第二是成全,第三是方向,你要向著元首,第四成熟,你需要成熟,第五是除去,消除。從起始到目標,我們需要啟示,我們需要成全,我們需要正確的方向,我們要持守著真理,使我們能夠長到,在一切事上長到祂裏面。我們需要成熟。末了我們也需要消除,消除一切道理上的不同。
六 實行上的一也是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上的一—弗四13:
實行上的一也是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上的一。我要再說,李弟兄用這個例子,他說,一個人,你從前面看有七個洞,從後面看一個洞都沒有。你聽過這個例子很多次了,那就是我們的難處。為什麼我們有不同呢,因為你堅持從正面看,我堅持從背面看。我們都要丟棄我們的觀點,我們需要有基督的觀點,基督的觀點就是全面的觀點。十三節這個話是很有意思,說到完全,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,說到長成的人,說到基督豐滿之身材的度量。在英文裏面,都有完滿這個辭,三次出現。只有基督是這個完滿,祂是整只大象。
1 對神兒子的完全認識,乃是對關於神兒子之啟示的領略,是為著我們的經歷—太十六16。
對神兒子的完全認識,乃是對關於神兒子之啟示的領略,是為著我們的經歷,我們要丟棄那一切不同的觀點,要專注於基督。我相信我們眾人都能夠見證,已過這幾天,我們不是專注於這一切的道理上的不同,我們乃是專注於三一神。昨天你有沒有被帶到三一神呢?當我們說到約翰十七章的時候,我們是合併到合併的神裏面,這個就是我們所該作的。忘掉這個從前面看,或從後面看,只要顧到對神兒子完全的認識。
2 信仰上的一全在於對神兒子的完全認識—約二十31,加一15~16,二20,四4,6:
信仰上的一全在於對神兒子的完全認識。
a 我們惟有以基督為中心,專注在祂身上,我們才能達到信仰上的一,因為只有在